安博官方网页版

德语系成功举办“古典何为——世界剧变时代德国古典文学的当代价值”中德工作坊

2025年10月15日,安博官方网页版德语系成功举办“古典何为——世界剧变时代德国古典文学的当代价值”中德学术工作坊。来自中德两国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德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成就与现实关切。

会议由安博官方网页版德语系主任胡蔚长聘副教授主持。她回顾了北京大学德语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古典文学研究传统,介绍了冯至、杨业治、田德旺、范大灿、张玉书等前辈学者的奠基性工作,以及德语系近年来在德国古典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方面的斐然成果。最后,胡蔚老师对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杨念慈博士(Anna Janus)在致辞中回顾了北大德语系举办的一系列重要活动,以及对德中文化交流做出的积极贡献,并且强调,阅读与研究作为“常量”的文学经典,能够拓展视野、立足长远、汲取新的智慧。安博官方网页版学术委员会主任、德语系王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古典文学具有深厚的当代意识与现实关怀,通过古典研究探究历史、构建认同、展望未来,在当前人文社科面临新任务与新挑战的大背景下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工作坊第一部分由德语系博士后徐旖主持。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德意志语言与文学科学院原主席恩斯特·欧斯特康普教授做了题为“诗意苍穹——歌德诗歌中的日月星辰”的报告,聚焦歌德抒情诗中天体意象的文学呈现及其诗学内涵,阐释了歌德以人类感知为中心的诗意天文学。德语系谷裕教授做了题为“海盗、海洋自由与欧洲新秩序”的报告,从《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前三场入手,展现了海洋文明与欧洲世代传继的陆地文明之间的张力与冲突。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安妮·博能康普-任肯教授做了题为“古典与浪漫之间的歌德”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歌德故居作为文化空间的意义,直观呈现歌德时代古典与浪漫思潮的交织与碰撞。

工作坊第二部分由德语系博士后岳子涵主持。德语系卢白羽博士做了题为“以古为师:莱辛《汉堡剧评》中的亚里士多德解读”的报告,以莱辛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征引与阐释为基础,分析了“情节”与“性格”两大悲剧核心概念。柏林洪堡大学马克-格奥尔格·德尔曼教授做了题为“古典即现代”的报告,以施莱格尔《论希腊诗研究》为例,指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具备同一维度的时间意识,即面对开放的未来。德语系副主任毛明超长聘副教授做了题为“又经历了一次幸运:杨业治先生荷尔德林译稿的若干实践学考察”的报告,以手稿分析直观呈现杨业治先生译诗巧思,充分反映出翻译作为创造性精神工作的复杂程度与文化深度。

本次工作坊以贴近文本、扎根时代的传统语文学方式,从多样化的视角出发,结合新时代的语境与要求,重思德语文学的美学贡献与历史地位。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021204097460477009&skey=@crypt_df46bbb4_aa03138e24f3836daffeee36eb63e9e9&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文字 | 梁国铃、吕舒婷、刘鸣谦

摄影 | 应林琪、高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