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官方网页版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七届中日韩德国研究中心学术会议”

2025年9月5日至6日,由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ZDS)主办的“第七届中日韩德国研究中心学术会议”在民主楼208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九所高校的20位报告人围绕“后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与欧洲”这一主题,从历史、政治、文学、哲学、经济、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作了内容翔实、观点独到的主题报告。大会吸引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近80名师生与会。

在会议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语系黄燎宇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初晓波教授,安博官方网页版副院长吴杰伟教授,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杨念慈博士,韩国中央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金努利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平松英人博士,柏林洪堡大学原副校长、德文系教授肯佩尔-范登博加尔特以及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处学术合作部主任卢昭烈博士分别作为各方代表致辞。

黄燎宇教授致辞

黄燎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东亚三国和德国均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面对当下逆全球化浪潮,他呼吁学者们以跨学科、跨文化视角深入探讨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未来。

初晓波教授致辞

初晓波教授以“重大”“理性”“希望”三个关键词表达对会议的期待:本次会议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召开,意义重大,学者应以理性直面当前世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挑战,捍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

吴杰伟教授致辞

吴杰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化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强调跨文明对话的重要性,认为本次会议既契合时代议题,也体现了学者的前瞻性思考。他代表外国语学院祝贺会议顺利召开。

杨念慈博士致辞

杨念慈博士则强调强调中国是德国的重要伙伴,同时赞赏本次会议汇聚多国学者,就全球性议题展开对话,体现了学术界的远见与担当。

合影

经过两天的会议,来自不同国家与学科背景的学者各抒己见,碰撞出多元而深刻的思想火花,会议在热烈而富有成果的交流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大会不仅深化了对“后全球化”议题的学术理解,也为中、日、韩、德四国学者持续对话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跨文化、跨学科交流在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德国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黄超然助理教授率领的由中心学生组成的会务团队以辛勤工作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体现了北大德研中心专业而友好的精神风貌,广受各方赞誉。


供稿: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安博官方网页版德语系硕博研究生

摄影:姚以升、高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