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网站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

  2025年5月9日,外国语学院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新楼501会议室召开。学院二十余位青年教师和博士后参加了此次论坛,交流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外国语学院长陈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与活力源泉。本次论坛核心目标便是搭建一个专属平台,让青年学者们能够尽情展示其潜心钻研的学术成果,在思想的碰撞中交流学术见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历史学系的青年学者参与,共同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主题发言及小组讨论环节。上午场由樊星老师主持,于施洋、曹寅、王靖、王天驰、徐冠勉、卢白羽、沈一鸣分别以“被俘与企图:科尔特斯《中国纪行》中隐藏的西荷对抗”“象道:1871-72年英属印度东北山区(Lushai Hills)战争中的跨物种基础设施”“论跨文化调整理论视域中译者的主体性——以季羡林汉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例”“从法律适用角度看近世琉球法与中国法的比较研究”“糖、咸水蚊子与资本主义:近代早期亚洲的一个种植园废墟”“信仰根源与宽容实践:启蒙戏剧《智者纳坦》的现代价值”“伊儒会通的另一面向——清末民初中国伊斯兰外文翻译和著述的兴起与发展”为题进行发言。

  

  论坛现场

 

  论坛下半场由宋文志老师主持,岳子涵、张泽懿、张磊、王虹元、方晏、徐一然、易礼群分别以“‘道德实验室’与小说‘显微术’——以《爱情的完成》为例论穆齐尔的科学话语与伦理书写”“《李尔王》中的嘲笑与救赎”“语言规划视角下韩国词典编纂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外套》是怎样做成的:尤里·蒂尼亚诺夫的电影理论与实践”“身体书写与厌女情结:斯威夫特‘污秽诗’再审视”“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的‘伪译本’语言风格与日译本中的‘回译’策略”“后殖民视域下《阿诺拉》俄裔角色的‘他者化’叙事”为题进行发言。

  

论坛现场

  

  在讨论环节,与会的青年学者们围绕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从各自专业领域的独特视角出发,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青年学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不同文本材料和学术观点之间的微妙联系,加深了青年学者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的理解,更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论坛海报

  文:陈静

  图:王乃懋、陈静、张晓雁、张静